你的位置:联华证券杠杆股票_杠杆配资哪家好_十大炒股配资平台 > 杠杆配资哪家好 >
2024年12月31日金融类股票是哪些股票,德力佳传动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德力佳”)递交IPO申请,正式进入上交所主板排队名单。
从递表到进入问询,再到二轮回复落地,整个进程不到一年时间,节奏几乎没有停顿。
如今,这家齿轮箱制造商已驶至关键路口。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已将德力佳列入2025年7月31日召开的第27次审议会议,IPO申请将在这一天接受最终审议。
德力佳能否跨过这道门槛,即将在主板审议席上见分晓。
01 订单流失与补救效果
翻阅德力佳最近几年的财务数据,可以发现其业绩呈现“先扬后抑”的特征。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约为31.08亿元、44.42亿元、37.1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约为5.40亿元、6.34亿元、5.34亿元。
也就是说,在2023年收入和利润达到峰值后,2024年双双出现了超过15%的同比下滑。
仔细分析原因可以发现,2024年业绩下滑既有行业周期因素,更暴露出公司内在的结构性隐忧。一方面,风电整机市场价格竞争激烈,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的平均售价相较2021年下跌了逾40%。
售价走低直接压缩了收入规模,也是2024年营收下滑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销量增速放缓甚至下滑则与公司订单结构变化密切相关。2024年,尽管我国风电新增装机量保持增长,但德力佳由于失去部分大客户订单,销量增长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收入和利润随之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当年公司毛利率因原材料和外协采购成本大幅下降而有所提高,但成本红利掩盖不住收入下滑对利润的拖累。这种“增收不增利、降价保份额”的现象表明,公司此前高速增长的盈利含金量需要重新审视:业绩的波动更像是依赖于个别年份的外部机遇,而非稳健的内生增长。
追根溯源,德力佳业绩骤变的一个直接导火索是主要客户订单的剧烈波动。
在报告期内,公司的前几大客户贡献了绝大部分收入,这种高度依赖使得任何一个“大客户”的风吹草动都可能对业绩产生巨大影响。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核心客户远景能源——作为国内风电整机巨头之一,远景能源曾长期是德力佳的重要买家。然而,远景能源近年开始自行生产齿轮箱,逐步实现了齿轮箱领域的自产自给,这一策略转变使其向德力佳的采购急剧缩减。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德力佳来自远景能源的在手订单数量从2022年末的707台断崖式降至2024年末的区区28台。这一近乎96%的订单腰斩无异于釜底抽薪,直接导致德力佳2024年销售增长放缓乃至业绩下滑。
面对“大客户出走”带来的订单流失,德力佳并非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寻求新的增长点。公司在回复中强调,为抵消远景能源自产齿轮箱的影响,2024年起加大了对明阳智能、东方电气、运达股份等其他主要风电厂商的开拓力度。
这一策略初步收到了效果:2024年末来自上述客户的新签订单显著增加,使公司在手订单总数恢复至2022年末水平。具体而言,2023年末公司在手订单仅余1,020台,同比大降54.54%,而到2024年末在手订单回升至1,970台,几乎翻倍增长。
截至2025年5月底,在手订单进一步增至2,834台,创下新高。订单迅速回暖也反映在业绩上: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销售收入约84.95亿元,净利润14.27亿元,同比分别大增59.15%和63.24%,基本扭转了2024年的颓势。
然而,问题在于:这样的补救是一次性奏效,还是具有可持续性?
毕竟,引入新客户填补空缺的过程并非每次都如此顺利。远景能源的退出暴露了德力佳客户结构单一的脆弱性—过去依赖的某家龙头忽然撤单,公司业绩立刻失色。
如果未来其他主要客户(如金风科技、三一重能等)也选择自行制造核心部件或更换供应商,德力佳是否还能像这次一样迅速找到等量替代的订单来源?客户集中度过高带来的业绩波动风险,依然是悬在公司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换言之金融类股票是哪些股票,目前订单的“止跌回升”更多建立在风电行业整体回暖的大环境上,以及公司“广撒网”开发新客户的及时应对,但这种转圜能否长期维持,还有待市场进一步检验。
02 产品结构与风电大型化趋势的错配
除了客户结构,德力佳的产品结构与行业技术趋势之间的匹配度也引起了监管和投资者的关注。
在全球风电装备领域,风机“大型化、低速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更大功率的风机往往倾向于采用中速齿轮箱甚至直驱(无齿轮箱)方案,以提高可靠性和降低运维成本。
然而,德力佳过去的产品组合却高度依赖传统的高速传动齿轮箱。
监管问询指出,全球市场高速传动技术路线占比正呈下降趋势,而德力佳报告期内高速传动产品占比却在持续提高;相对而言,中速传动产品仅主要供应给金风科技和电气风电等少数客户。
这意味着,在行业技术路线升级的浪潮下,公司产品定位存在一定程度的错配。
功率段的分布同样显示出类似的滞后性。
德力佳回复信息显示,报告期内公司齿轮箱产品绝大部分集中于7MW以下,明显低于行业新增装机平均单机容量;这也是监管质疑其是否跟上风电大型化趋势的原因。事实确实如此:截至2022年,公司7MW及以上大功率产品收入占比仅有1.68%,在当年国内大功率风机迅速普及的背景下显得微乎其微。
所幸的是,公司已经意识到这一结构性短板并开始追赶。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开发大型化新机型,德力佳7MW及以上产品收入占比已从2022年的不足2%跃升至2024年的22.38%。
这一比例与同期我国新安装风机中7MW以上机型占比已基本相当,表明公司产品结构正在向“大型化”靠拢。
但是,必须看到,产品结构调整带有明显的滞后补课性质。
在高功率段市场上,公司从落后到追平仅用了两年时间,这固然体现了一定的技术跟进能力,但也意味着之前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德力佳几乎错过了大兆瓦风电机组兴起的红利。
如果没有主板IPO的迫切需求,公司是否会如此大力度地投入开发8MW以上齿轮箱,不得而知。
而即便产能扩张计划顺利落地(募资将用于建设年产1000台8MW以上陆上和800台海上大型风电齿轮箱产线),未来市场竞争格局和技术路线的不确定性依旧存在:万一行业进一步向直驱或中速齿轮箱倾斜,德力佳过去在高速齿轮箱上的积累可能难以充分转化为新订单。
此外,大型齿轮箱的研发和制造对技术、工艺要求更高,公司能否在短时间内取得与传统产品同等的可靠性和成本控制,还有待观察。
德力佳目前“高速为主、中速为辅”的产品结构与风电行业“大型化、减速级数减少”的发展趋势曾一度不相匹配,尽管公司正在奋起直追,但这一错配曾经导致的市场风险不容忽视,未来也需要持续关注。
03 主板IPO标准下的考验
对于拟登陆沪市主板的公司而言,“经营业绩稳定”是一项明确的门槛要求。
这意味着企业应具备持续盈利且业绩波动较小的特征。然而,正如前文所述,德力佳最近几年的经营业绩并非一路平稳上扬,而是经历了大幅波动。
对此,上交所在审核问询中直接要求公司说明能否持续满足主板定位中“业绩稳定”的要求。这一点可谓击中了要害:如果业绩缺乏稳定性,再辉煌的高增长往往也难以取信于投资者,更何况主板上市对盈利连续性有着更严苛的期待。
面对质疑,德力佳在回复中给出了颇为乐观的论据。
公司表示,2024年业绩下滑的主要不利因素(如大客户流失)目前已消除,2025年业绩有望大幅增长。佐证之一是2025年一季度的亮眼开局:营收和净利同比大增六成以上。
更为重要的是宏观环境的利好——2024年我国风电招标量达164.10GW,同比大增90.15%,2025年前5个月招标量也继续同比增长约19%。
按照风电项目建设周期推算,这意味着未来1-2年行业新增装机仍将保持增长势头,公司认为因此“经营业绩持续下滑或大幅下滑的风险较小”。
概括而言,德力佳坚称自己业绩下滑的拐点已过,未来有望重回增长轨道。
然而,从审慎角度出发,仍有几个问号不容忽视。
其一,上述判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风电行业景气度持续走高。但行业的周期波动往往难以精确预测,一旦宏观环境或补贴政策出现变化,风电市场增速放缓,公司业绩可能再度面临考验。
其二,客户集中和产品路线的问题并未从根本上消除。远景能源的退出只是将订单份额转移给了其他客户,但新的依赖关系同样在形成——目前金风科技、三一重能等几家客户合计贡献了公司主要业务,中长期来看公司对大客户战略动向的敏感性依旧很高。如果再遇到类似远景能源那样的情况,业绩是否会重演过山车?
其三,主板“业绩稳定”考察的重心在于持续性。德力佳2022-2024年盈收先升后降,盈利水平实际已回落到两年前起点,缺乏一个稳步上升的曲线。纵使2025年出现反弹,也需要后续年度的证明来消除市场顾虑。
换言之,目前的业绩改善更像是对之前下滑的修复,而非新的增长常态。这样的业绩基础能否完全服众,恐怕还需要时间检验。